-
新国标有何变化?食品酸价检测迎多项利好酸价是目前我国使用范围的食品安全指标之一。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现行的相关标准的定义:酸价是中和1g油脂中游离脂肪酸(FFA)所需消耗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因此,酸价是专门反映食用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总含量的理化指标。各种食用油脂(包括食品中的油脂)在长期储存和高温加工过程中,持续的发生降解(劣变)反应,从而不断产生各种游离脂肪酸(FFA)。一般来说,FFA的含量越高,则食用油脂、油脂制品和含油食品的品质就越差,相应的食品安全风险也越大。酸价正是通过测定食用动植物油脂(包括从...
3-31 2025
-
解锁ADC药物质控密码!月旭HIC色谱柱闪耀登场生物大分子药物近年来发展迅猛,特别是以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conjugate,ADC)为代表的新型药物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成为肿瘤治疗领域中一颗璀璨的新星。ADC是通过连接子将抗体与细胞毒性载药偶联而成的药物分子。ADC作为生物治疗药物本身结构复杂,且具有高度非均一性的特点,给其质控增加了难度,对分析检测方法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其中,药物抗体比(Drug-to-antibodyratio,DAR)不仅直接反映靶向肿瘤细胞的载荷数量,同时影响ADC药物的治...
3-28 2025
-
干货分享:多组分色谱分离技巧随着质谱仪器的发展和应用,同时测定多组分的分析方法变得越来越简便。由于四极杆优异的空间分离能力,仪器方法对于色谱维度的分离要求也越来越低。就整个行业而言,这确实是一件好事,检测成本更低,效率也更高,但是对于个人而言,这或许会令我们失去一些解决特殊问题的重要能力。根据作者的经验,以上的方法基本能解决比较多的棘手的分离问题,对于多组分分离来说,还是需要通过实验来多累积经验。因此,我们不能因为质谱的便利而忘记了最本质的分离技巧,毕竟这会帮助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3-26 2025
-
固相萃取柱应用及操作流程介绍固相萃取柱(Solid-PhaseExtraction,SPE)是一种基于吸附剂的选择性吸附与解吸原理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环境、食品、医药、临床、法医等领域。其核心是通过目标化合物与吸附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疏水作用、离子交换、氢键等),实现样品中目标物的分离、纯化和富集。01主要应用领域环境分析水样处理:检测水中的农药残留、多环芳烃(PAHs)、药物残留、重金属等污染物。土壤/沉积物提取:分离有机污染物(如多氯联苯、石油烃)和重金属。标准方法:EPA(美国环保署)等国...
3-25 2025
-
HPLC技术之“沧海遗珠”:那些未能入选的经典突破,我们并非一蹴而就。过去五十年里,许多技术的创新为行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推动着现代高效液相色谱(HPLC)不断向前发展。虽然我们已经选出了十项的技术,但这份榜单也难免遗漏了一些重要的“沧海遗珠”。它们虽然未能入选,却同样在HPLC发展历史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今天,我们特别为你呈现一些“沧海遗珠”,这些技术同样值得我们铭记与探讨。快来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你认为还有哪些未被提名的HPLC技术同样具有深远影响、不容错过?我们期待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挖掘那些可能被忽略的创新,...
3-14 2025
-
为什么有的国标要使用标准加入法?经常接触质谱法的读者可能会发现,不同标准中,质谱法的标准曲线配制很少会用到纯溶剂(通常为水、甲醇、乙腈或者流动相)。这是因为通常基质效应会导致实验的回收率很低;如果遇到这样的方法,那么还是挺幸运的——因为比较省事,不用每次都做空白基质液。这并不是因为这个项目本身就不用或者是编写者的失误,而是经过验证后发现基质效应不明显,所以最后为了简化实验才使用纯溶剂配制曲线的。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种“幸运”,我们也需要格外小心:每批样品都做一下回收率,不然操作细节一旦出现疏忽,就有可能导致...
3-13 2025
-
异构体分离的一点小妙招大家在异构体方法开发时,是不是经常会碰这种情况:缓梯度和等度的分离效果优于梯度,但有机相比例稍高时,异构体间不能;降低有机相比例到一定程度后,分离度就无法再有提高,甚至异构体间看着已,但因为峰过宽导致积分后分离度不符合要求。无法通过调整有机相的比例来达到峰形与分离度的兼顾,这种情况下,我们真的没办法了吗?今天通过两个案例来给大家介绍一个小妙招来解决这个问题。结论:两成分的分离度1.9。可见,这种情况下,我们通过在梯度前加一段低比例有机相段(此例中为前20分钟的这一段),使两个...
3-12 2025
-
为什么制定国标比论文的发布更难?作为一名检验员,相信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不同项目的国标,你有没有发现,很多的国标的检验方法,前处理都是比较简单的,比起一些有创新性的论文,国标的方法反而显得有点乏味。然而事实上,国标方法的制定难度要比论文的发布难得多,要考虑的东西也多得多,其原因在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现在得到一个国标的制定任务,也就是说需要我们开发一个方法,有发表论文经验的老员工可能会说出很多个可行的实验方案,但事实上大部分都是不可行的,原因不是因为科学理论上不可行,而是实验室通用性、重复性...
3-1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