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21-50276769
网站导航
技术文章
当前位置:主页 > 技术文章 > 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常见故障及解决办法

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常见故障及解决办法

更新时间:2025-08-25 点击次数:52
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因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化工、环境、医药等领域,但实际使用中易因操作不当、维护不足等出现故障,影响分析结果准确性。以下结合常见故障类型,从现象、原因及解决办法展开说明。
 
一、保留时间不稳定(重现性差)
 
现象:同一样品多次进样后,目标组分保留时间偏差超过5%,甚至无规律波动。
 
常见原因:
 
载气流量/压力不稳定:载气钢瓶压力过低(<0.5MPa时压力易波动)、减压阀故障、气路泄漏(如接头松动)或流量控制器(EPC)失灵。
 
柱温波动:柱温箱温控精度不足(如温控模块故障)、色谱柱未完全固定(受热后位置偏移导致局部温度不均)。
 
柱子污染或固定相流失:柱内残留样品基质、高沸点杂质吸附,或固定相因高温长期使用发生降解。
 
解决办法:
 
检查载气系统:更换足量钢瓶(压力≥1MPa),用检漏液(如肥皂水)排查气路接头(尤其是进样口、检测器与柱子连接部位),必要时更换减压阀或校准EPC;
 
稳定柱温:校准柱温箱(确保实际温度与设定值偏差≤±0.1℃),用专用夹具固定柱子,避免与柱温箱壁接触;
 
老化柱子:在高于常用柱温20~30℃(但不超过柱子最高耐受温度)、载气保护下老化2~4小时,去除残留杂质;若固定相流失严重(如基线持续漂移),需更换新柱。
 
二、峰形异常(拖尾、前伸、分叉)
 
1.峰拖尾(对称因子>1.2)
 
现象:峰后端拖长,呈现“扫帚状”。
 
原因:
 
进样口污染:衬管内残留样品、隔垫碎屑,或进样针污染导致样品吸附;
 
柱子活性位点暴露:毛细管柱内壁去活化层破损(如过度老化、机械划伤),极性组分与活性位点(如硅羟基)结合;
 
检测器连接不当:柱子出口与检测器接口间隙过大,形成死体积。
 
解决办法:
 
清洗进样口:更换衬管、隔垫,用有机溶剂(如甲醇)清洗进样针;
 
修剪柱子:截去柱子前端5~10cm(去除破损的去活化层),重新安装(确保进样口端插入深度符合仪器要求,通常为4~6mm);
 
优化连接:调整柱子与检测器的连接长度,确保接口紧密(无泄漏且无死体积)。
 
2.峰前伸(对称因子<0.8)
 
现象:峰前端陡峭,后端平缓,甚至呈现“尖顶后塌”。
 
原因:
 
进样过载:进样量超过柱子容量(毛细管柱通常进样量≤1μL,浓度≤1mg/mL),固定相无法完全吸附样品;
 
柱温过低:目标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溶解度过高,解析速度慢,导致峰前沿堆积;
 
载气流量过低:样品在柱内滞留时间过长,扩散不均匀。
 
解决办法:
 
减少进样量:稀释样品或降低进样体积(如从1μL减至0.5μL);
 
提高柱温:在柱子耐受范围内,适当升高柱温(如每次升高5℃),或采用程序升温(初始温度略高于样品沸点);
 
增大载气流量:通过EPC或流量计调整载气流量(如从1mL/min增至1.5mL/min),确保样品快速通过柱子。
 
3.峰分叉
 
现象:单个目标组分出现两个或多个重叠峰。
 
原因:
 
柱子前端断裂或有死体积:柱子安装时过度弯曲导致前端开裂,或进样口端柱子未插到底(与衬管间隙形成死体积);
 
样品溶剂与固定相不匹配:如用极性溶剂(如水)溶解非极性样品,溶剂与固定相相互作用导致样品分流不均;
 
进样口分流比异常:分流阀堵塞导致部分样品未分流,直接进入柱子形成“双峰”。
 
解决办法:
 
检查柱子完整性:若前端断裂,截去破损部分(至少10cm),重新安装并确保插入进样口衬管底部;
 
更换溶剂:选用与固定相极性匹配的溶剂(如非极性柱子用正己烷,极性柱子用甲醇);
 
清洗分流阀:拆卸分流出口管路,用有机溶剂冲洗,必要时更换分流平板。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月旭ODS中的四大金刚(下)

2025 版权所有 © 月旭科技  备案号:沪ICP备05030427号-4 GoogleSitemap管理登陆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秋滨街道双林南街168号 传真: 邮件:marketing@welchmat.com

关注我们

服务热线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