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色谱分析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相邻峰分不开、目标峰受杂质干扰、某一组分响应值太低导致定量不准确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延长出峰时间、改进前处理步骤、使用标准加入法等。
然而,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可能只需动动手指就能解决问题,可谓大道至简。

色谱图的形成原理
首先,我们要了解色谱图是怎么形成的,以实验室常用的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为例:一般分为紫外光灯200~400nm和可见光灯400~800nm。大多数含有共轭结构或极性较大的共价键化合物在这一波长范围内都有吸收。
如下图所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波长下的吸收是不一样的,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可以对某一化合物在200~800nm波长下的吸收值进行扫描和采集,再加上出峰时间这一维度,即可构成下图像“山脉"一样的三维图;而正视图则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色谱图;左视图则是光谱图,用于识别某一个峰的“具体样貌",用作化合物的定性之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