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当前位置:
主页 >
技术文章 > 从混沌中提取精华:制备纯化的影响因素
从混沌中提取精华:制备纯化的影响因素
更新时间:2023-05-08 点击次数:1121
制备液相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的高精度分离技术,它可以对混合物进行有效的分离、收集和纯化。本文将重点介绍分离纯化的影响因素,从混沌中提取精华,为分离纯化实验提供更加精确和可靠的支持。
要使混合物得到分离,为了判断待分离物质在色谱过程中的分离情况,常用分离度作为色谱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分离度又常称为分辨率,用R表示,定义为相邻两色谱峰保留时间之差的2倍与色谱峰峰宽之和的比值。
式中a为分离因子;N是塔板数代表柱效;k是容量因子,可以反映出流出峰的出峰时间,又常被称为保留因子。R值越大,两个峰就分的越开。
分离因子:表示相邻峰之间的分离程度,即一对相邻峰的保留时间比值。分离因子越大,表示两个峰之间的分离效果越好,相反,分离因子越小,表示两个峰之间的分离效果越差。
柱效:指柱本身的分离能力,柱效越高,说明色谱柱能够有效地将两个或多个组分分离开。例如,在短柱上可能无法分离的化合物,在长柱上可能可以得到很好的分离。因此,柱效对色谱分离效果的影响非常显著。
容量因子:是化合物在选择性固定相(如色谱柱)与流动相之间分配的程度,即一对组分的相对保留时间。容量因子的大小决定了物质在柱中存留的时间和分离程度。容量因子越大,分离效果越好,使差异更大的物质能更好地分离。容量因子的大小还受到流动相极性、温度、pH值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分离因子、柱效和容量因子这三个因素对色谱分离效果的影响都非常显著,它们共同影响色谱分离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接下来我们尝试调节这三个因素,来达到最佳的色谱分离效果。
如何提高分离因子呢?在确保样品性质不变的情况下,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需要考虑:
通常情况下,固定相材料应该与样品成分相互作用,以实现有效的分离。对于一般的疏水性样品我们可以选择反相色谱固定相,亲水性样品可以选择正相色谱固定相,生物大分子可选离子交换色谱固定相,碳水化合物可用疏水作用色谱固定相,无机离子最好使用离子色谱固定相,合成聚合物最好采用凝胶色谱固定相。
流动相的选择首先根据固定相的类型进行选择,在正相色谱中,通常正己烷与异丙醇的混合物是最基本的溶剂系统,调节二者的比例可以改变溶剂系统的极性。如果基本溶剂系统不能满足分离的需要,则可以在基本溶剂系统中再添加其他溶剂,如甲基叔丁基醚、二氯甲烷、乙腈中的一种,或是它们的混合物等,以改变它们的选择性。如果是反相色谱则应该使用水+有机溶剂的系统,常用的有机溶剂是甲醇、乙腈以及四氢呋喃,调节它们与水之间的比例可以改变溶剂的极性。
在制备液相中,除了尽量让两个色谱峰之间具有更大距离外,还需尽量避免峰宽过度分布过宽,以保障柱效。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样品
为了提高制备目标物的效率,通常在进行液相进样时会适当过载样品。然而,如果样品过度过载,则会导致柱效降低,分离能力下降。另外,样品的化学性质、浓度大小、纯度、样品在两相中的分配比等对柱效都有影响。
2. 固定相
固定相的影响主要包括固定相的填料粒径、分布范围、填料的形状、表面的化学性质、表面积的大小、填料是否填充均匀、是否填充紧密、色谱柱尺寸等因素。
3. 柱长及内径
短柱(15-100mm):运行时间短、柱压低,常用于高通量分析和产量较多的分析场合。
长柱(150-250mm):分辨率高、运行时间长,适用于一些研究性的分析场合。
4. 流动相
流动相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流动相的组成、化学性质、粘度、扩散性以及线速度等。
5. 流速
流速过快会对色谱分离产生不良影响,因为快速流动的溶液容易冲刷填料表面上的化学物质。当流速较低时,物质在填料表面上的停留时间增加,可能导致物质中的杂质混入最终产物中。
6. 温度的影响
增加温度可以减小溶剂的粘度、增大样品的溶解度。
容量因子:是指分离柱中目标分子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定量分配的比例。容量因子的适当增加可以改善分离的效果,由下图可见,当容量因子达到一定数值后,其对分离度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容量因子的增大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溶剂,因此我们应该避免过大增加容量因子的数值。除非待收集物是非常有价值的物质,否则建议不要采用增加容量因子的方法。
通过建立适合的分离条件,可以帮助我们从混合物中获得目标物质,希望本文能帮助您对液相分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